2016年10月20日 星期四

何時才能對練?

昨天被人問了:請問何時才能對練?

 要回答這個問題之前,我要先分析一下對打的要素

如果硬要讓我說,我會把對打的要素大致上分為三項

1.動作的正確和完整性

2.身體的素質

3.對戰的經驗

以下就先稍微來解釋一下這些東西的內容


1.動作的正確和完整性:
  練武之人最怕受不必要的傷,尤其是因為姿勢錯誤而導致的傷,最常見的就是手腕沒有控制好和肩膀角度不對等等導致的受傷。

       再來動作的正確,可以幫助一個習武人更快的掌控自己身體的應用,也讓招式有效的保護自己和攻擊對手。

  而一個招式的完整度,不只是到發勁就結束,還要看教授者給予這招的最終目的,前手中手後手的安排,對敵的意念,抓漏補洞的意識,更重要的是接招的流暢度。最常見的國術人很容易一招後就沒有下一手,傻傻楞楞的呆在那邊,或著是突進突退身法手法沒辦法連續,產生很大的停頓點,這一些都是因為少了流暢度的練習。

       總結的來說,這個階段是為了  1.不要受傷  2.有效率的練習  3.為了對打前置的準備

2.身體的素質:
  這一項目比較抽象一點,講白一點就是身體的力量和控制能力。

  如果手上沒有三兩力,棉花拳打在別人臉上還是棉花拳,所以力量是基本。

  如果有了力量,再來就是速度的爆發力,在對打上突然猛的一拳通常可以收到奇效,這一點就需要有練習突進、突退速度爆發的能力。

  再來用國術的說法,如果連自己的手在哪裡,腳在哪裡都不知道更遑論打人?對於自己手腳出去的角度、距離、重心的位子都必須有深刻的感受,才能夠有效的進行攻擊。

       以下我稍微整理我覺得很重要的能力:出拳的力量速度、重心的左右前後控制、突進和突退的速度。至於怎練,各家各派有各自的練法,在此就不贅述。

3.對戰的經驗:
  很多時候對打的成敗不見得是看身材大小,而是看誰更能掌握戰鬥的節奏和場面。一上場時,觀察對手的防禦、步法找到適合的漏洞,觀察對方身體的節奏抓到切入切出的點,觀查對手的身材找到適合的距離和打法等等,這些都需要很大量的對戰經驗才能夠做到。

  更重要的是,能夠處之泰然的應對這場戰鬥,引用某位前輩說過的話:對戰的感覺就像開車一樣,要稍微放空,剩下的就交給磨練出來的本能和反應。



有了以上的認知之後,我要開始說明為什麼我要這樣分了

這三個要素,可以大致理解為三個階段,但是並非單純是照1、2、3這樣練下來才能打,而是應該1練完後,按照需求把兩兩混和練習,如1+2就是練發勁或打靶,1+3就可以練接手開門,2+3就可以練習兩兩對練的反應和突進突對等等,練習的安排端看教學者的安排,沒有一定要怎練,強度也可以分階段從低強度開始慢慢加強。

這樣的安排,可以讓練習者從對打中發現自己的不足,動作的不正確進而改善,這比一直嘴說沒有落跨,腳步不要彎之類的好多了。

如果是為了對打而練,這三者的比重,理論上3的成分要越來越高,甚至到最後就是純3練習。當然這不是指整天的練習都一直練打,而是指特定時段的特定目地練習比重應該要如此。

因此對於我而言,何時可以練打?

只要有動作的正確性不會受傷就可以 。

 而我看過的很多老師太過於著重1和2階段的練習,導致學員可以幾年都還沒打過一次,甚至連接手練習都免了,實在可惜。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